-
石家庄启动“魔豆妈妈”电商帮扶工程 政企合力助推女性创业就业
河北省石家庄市近日启动了一项聚焦困难女性群体的电商创业就业扶持计划,通过政企协同的招商引资模式,整合社会资源助力弱势群体增收。该项目由国内知名互联网企业与公益机构联合发起,首批在邢台市桥西区、赞皇县等十余个县区设立帮扶中心,计划年内覆盖全省35个县区,为4000名困难女性提供电商技能培训与就业支持。 一、政企联合构建帮扶体系 该工程由互联网企业与公益基金会共同出资,联合河北省内妇联、残联、商务等多部门推进实施。资金将专项用于困难女性的电商技能培训、创业孵化及就业对接,首批授牌县区已启动招募工作。帮扶中心将提供从基础操作到店铺运营的全链条培训,并引入电商平台资源,帮助学员对接就业岗位或自主创业。 二、精准聚焦困难女性群体 项目主要面向因家庭负担或身体条件限制就业困难的女性,尤其是农村地区、低收入家庭的母亲群体。通过系统化培训,参与者可掌握网店开设、直播带货等实用技能。据规划,项目完成后,超七成受助者月收入有望达到1500元以上,部分优秀学员还可获得持续性的流量扶持与创业指导。 三、县域经济与民生改善双赢 阜平县、怀来县等首批试点地区已将该项目纳入地方乡村振兴规划。电商帮扶不仅为个体家庭增收开辟新路径,也带动了县域特色农产品销售和产业链升级。部分县区还配套推出物流补贴、仓储支持等政策,进一步降低创业门槛。 四、可持续模式助力长效发展 区别于短期援助,该项目建立了“培训-实践-跟踪”的闭环机制。学员结业后可通过帮扶中心持续获取行业资讯与技术支持,部分县区还组建了女性电商合作社,形成互助发展生态。未来,河北省计划将此类模式拓展至更多民生领域,持续释放公益项目的社会效益。 此次工程的推进,标志着河北省在“互联网+公益”领域探索出政企协作的新范式,为弱势群体就业创业提供了可复制的解决方案。随着更多县区加入,电商赋能有望成为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
2025-08-08
-
石家庄市以标准化建设助推产业升级 工业企业标准覆盖率超97%
在深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石家庄市通过强化标准化工作与招商引资联动机制,为工业企业、农业、旅游及服务业等领域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数据显示,当地工业企业标准覆盖率已突破97%,成为推动区域经济提质增效的重要支撑。 一、标准化体系构建成效显著 石家庄市将标准化作为产业升级的基础性工程,重点围绕化工、建材、机械等主导行业开展标准修订与试点建设。通过动态更新产品标准数据库,累计推动6074项标准落地实施,覆盖6250种工业产品。在农业领域,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带动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升,形成产销一体化的标准化生产模式。 二、国际标准转化加速产业接轨 为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石家庄市积极引导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全年为22家企业颁发26项国际标准认证证书。此举促使本地企业技术指标与全球市场对接,尤其在轻工、机械等行业,出口产品合格率同比提升显著。 三、备案服务优化企业创新环境 通过简化流程与专项辅导,石家庄市全年完成437项企业产品标准备案,涵盖化工、农业等五大领域。有效期内备案标准总量达2298项,为企业研发创新提供了明确的技术依据,减少了市场准入壁垒。 四、多行业协同提升综合竞争力 除工业领域外,石家庄市在服务业标准化建设中推广旅游服务、物流仓储等领域的示范项目。标准化试点单位平均运营效率提高20%,进一步强化了区域产业链协同效应,为招商引资创造了技术先发优势。 石家庄市通过系统性标准化战略,不仅巩固了传统制造业质量优势,更培育出一批具有技术话语权的新兴企业集群,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5-08-08
-
石家庄首届旅游交易会将启幕 红色旅游联盟同步成立助力招商引资
石家庄首届旅游交易会暨西柏坡红色旅游联盟成立大会即将举办,活动旨在搭建旅游产业交流合作平台,促进旅游资源整合与招商引资,推动区域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石家庄旅游品牌影响力。 一、活动背景与重要意义 石家庄作为河北省省会,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历史文化和红色旅游资源,西柏坡红色文化更是其独特优势。举办首届旅游交易会并成立西柏坡红色旅游联盟,是石家庄整合区域旅游资源、深化文旅融合、推动招商引资的重要举措,有助于凝聚行业力量,提升旅游产业竞争力,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二、组织架构与协作机制 本次活动由石家庄旅游局、平山县政府主办,石家庄旅游协会、西柏坡纪念馆承办,石家庄各县(市)区旅游局等单位协办。多方主体协同联动,形成“政府引导、协会搭台、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工作机制,确保活动专业性与权威性,为旅游行业交流合作及招商引资提供有力保障。 三、活动内容与板块设置 活动设置专业旅游交易日与公众参观日两大板块。专业旅游交易日聚焦行业交流,为旅游企业、投资机构搭建合作洽谈平台,围绕旅游项目开发、线路设计、客源共享等开展深度对接,助力招商引资;公众参观日面向市民开放,市民可凭有效证件免费领票,通过展览展示、互动体验等形式,了解石家庄及周边旅游资源、特色产品和精品线路。 四、西柏坡红色旅游联盟的功能定位 西柏坡红色旅游联盟的成立,旨在整合区域红色旅游资源,加强成员单位在资源开发、产品打造、市场推广等方面的协作。联盟将重点推动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乡村旅游、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设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传承红色文化,提升红色旅游品牌影响力,为招商引资吸引更多文旅项目落地创造条件。 五、活动亮点与预期成效 活动期间,将集中展示石家庄丰富的旅游资源,包括西柏坡红色文化、正定历史古迹、赵州桥人文景观、嶂石岩自然风貌等,通过图文、视频、实物展示及现场推介,全方位呈现石家庄文旅魅力。活动预计将吸引众多旅游企业、投资机构参与,促进旅游项目签约合作,带动住宿、餐饮、交通等相关产业发展,同时增强市民对本地旅游的认知度和参与感,为石家庄文旅经济持续增长奠定基础。
2025-08-08
-
石家庄代表热议供给侧改革路径 大数据与智能制造成河北转型关键
在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河北省围绕招商引资与高质量发展展开系列部署。全国两会期间,河北代表团聚焦新动能培育、产业升级、制度创新等议题,提出以大数据产业协同、央企技术赋能、环保标准优化等为抓手,推动区域经济提质增效。 一、 强化优质投资与创新驱动 有代表指出,石家庄需通过扩大高端装备制造、数字经济等领域的优质投资,夯实产业基础。建议整合京津冀科研资源,建设跨区域创新平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同时,深化“放管服”改革,简化企业审批流程,打造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战略性新兴产业。 二、 大数据产业协同机制破题 针对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的短板,有提案强调需完善省级大数据发展规划,建立跨部门数据共享机制。例如,在雄安新区试点公共数据开放平台,推动政务、医疗、交通等领域数据融合应用。此外,建议制定地方性数据安全条例,明确企业数据权属,防范隐私泄露风险,为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三、 央企技术赋能传统制造业 驻冀央企被视作河北制造业升级的重要推力。相关建议提出,依托航天、通信等领域央企的技术优势,在唐山、保定等工业城市共建智能制造示范园区,引入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改造钢铁、装备制造等传统产业。同时,借助京津冀协同发展政策,联合设立人才基金,解决高端技术团队引进难题。 四、 退出企业帮扶与环保标准细化 对于供给侧改革中涉及的产能退出企业,唐山代表呼吁制定专项扶持政策,包括设立转型引导资金、开展员工技能再培训等。在环保领域,建议结合河北重工业特点,分行业制定污染物排放细则,明确整改时限与技术路径,避免“一刀切”监管影响企业正常经营。 五、 降低企业成本优化发展生态 多份提案聚焦减税降费政策落地,建议进一步清理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收费,探索用能权、排污权交易机制,降低企业非税负担。石家庄等地可试点“一窗通办”税务服务,利用数字化手段缩短退税办理周期,提升市场主体获得感。 河北代表团的建议显示,供给侧改革正从“破旧”向“立新”深化,通过技术创新、制度优化与区域协同,构建更具韧性的现代产业体系。下一步,需推动政策细化与跨区域协作,确保改革红利精准释放。
2025-08-08
-
石家庄地方资产管理公司主业转型成效显著 资产规模突破百亿大关
河北省首家持牌地方资产管理机构通过优化业务结构实现跨越式发展,在招商引资与主业聚焦双重驱动下,上半年核心财务指标呈现三位数增长。最新经营数据显示,其资产管理类业务收入贡献率提升至45%,不良资产批量收购累计规模接近百亿,标志着区域性金融风险化解能力持续增强。 一、核心财务指标实现倍数级跃升 截至2018年6月末,石家庄市重点金融机构资产总额突破41亿元关口,同比增幅达101%,成为华北地区同期增长最快的地方资产管理平台。营业收入与利润总额分别录得1.54亿元和0.98亿元,同比增速保持在61%和29%的高位区间。在管理资产规模方面,该机构以107亿元的历史性数据,凸显其在区域不良资产处置市场的主导地位。 二、主业聚焦战略取得突破性进展 作为河北省唯一具备批量收购金融不良资产资质的机构,其资产管理类业务投放规模占比提升至67.86%,较历史同期增长32个百分点。收入结构优化更为显著,主业收入贡献率从30%提升至45%,形成以不良资产重组、债务化解为核心的盈利模式。与此同时,通过严格执行房地产行业调控政策,房地产业务规模压缩至22%,实现风险敞口与收益结构的动态平衡。 三、存量风险化解能力持续强化 成立以来累计收购不良资产包规模达94.23亿元,其中2018年上半年完成11.19亿元定向投放。通过创新"不良资产+产业整合"运作模式,重点参与石家庄及周边地区困境企业重整项目,推动钢铁、建材等传统行业存量资产盘活。在保定某水泥企业债务重组案例中,通过资产证券化手段实现5.8亿元呆账回收,创下区域单体项目处置规模纪录。 四、高质量发展路径逐步清晰 机构明确"去通道、压地产、强主业"的转型方向,将资源集中配置于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特殊机遇投资。通过设立智能制造、绿色能源等主题基金,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产业结构升级。风控体系方面引入大数据评估模型,对承揽项目实行全生命周期管理,使得新增业务不良率控制在1.2%以下,显著优于行业平均水平。 当前,该机构正推进第二轮战略引资计划,拟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产业资本,进一步夯实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其发展模式已作为典型案例纳入河北省金融改革白皮书,为地方AMC行业转型提供可复制的实践经验。
2025-08-08
-
石家庄等市5家服务平台获国家级示范称号 助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
河北省在招商引资和中小企业服务领域取得新突破,石家庄、唐山等地5家公共服务平台近日被授予"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称号。这一荣誉的获得标志着河北省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迈上新台阶,将为全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更专业、更高效的支撑。 一、国家级示范平台评选背景与意义 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评选旨在培育一批服务能力强、专业水平高、辐射范围广的服务机构。此次全国共有174家平台通过评审,河北省入选的5家平台覆盖检测认证、电子商务、信息技术等多个领域,充分体现了河北省在中小企业服务方面的综合实力。 二、河北省入选平台特色与优势 1. 河北冠卓检测科技有限公司(石家庄) 专注于工业产品检测认证服务,拥有多项国家级资质,为中小企业提供一站式质量检测解决方案。 2. 唐山报春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 立足钢铁产业集聚区,构建了集信息咨询、交易服务、供应链金融于一体的B2B电商平台,助力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 3. 河北志晟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廊坊) 聚焦智慧城市和工业互联网建设,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化升级、云计算等专业技术支持。 4. 河北省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石家庄) 作为省级综合性服务平台,整合政策解读、融资对接、人才培训等资源,年服务企业超万家。 5.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三研究所(石家庄) 依托军工技术优势,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芯片设计、微系统集成等高端技术服务,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 三、示范平台建设成效与未来规划 这些平台在三年有效期内将发挥标杆作用,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扩大服务覆盖面。河北省相关部门将加强对示范平台的动态管理,支持其开展服务创新,重点在智能制造、绿色低碳等新兴领域培育专业化服务能力。 四、助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此次获评的示范平台多数位于石家庄高新区、唐山经开区等产业集聚区,其服务效能提升将直接惠及周边中小企业集群。下一步,河北省计划以示范平台为枢纽,构建"省-市-县"三级联动服务体系,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为招商引资和产业升级提供支撑。 五、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展望 河北省将持续完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网络,鼓励示范平台与行业协会、高校院所合作,开发更具针对性的服务产品。同时加强跨区域服务资源整合,推动京津冀中小企业服务协同发展,为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提供全方位保障。
2025-08-08
-
石家庄高新区"双创双服"活动展现四大创新亮点 赋能高质量发展
河北省通过深化"双创双服"活动,在招商引资、企业服务、创新生态构建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效。最新数据显示,全省通过分级包联机制精准服务超万家企业与重点项目,创新创业载体建设加速推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重点企业服务机制实现系统性突破 建立省、市、县三级领导干部包联制度,覆盖742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50家重点服务业企业及20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针对3324个省市重点项目实施"一对一"跟踪服务,推动前四月完成投资2854亿元,占年度计划的35.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27%,反映出服务效能向经济成果的有效转化。 二、创新创业载体建设取得跨越式发展 科技部门出台专项工作指引,构建覆盖孵化器、众创空间的培育体系。目前重点培育52家科技企业孵化器、102家众创空间,整合7656名京津冀专家资源形成创新导师库。新版"双创地图"的发布,实现了创新资源可视化调度,促进区域协同创新效率提升。 三、产业转型升级迈入新阶段 通过建立重点产业链"链长制",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领域形成12个省级重点产业集群。实施技术改造项目超千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速高于传统产业8.3个百分点,显示结构优化成效。 四、营商环境优化形成制度性成果 推行"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内。建成全省统一的政务服务平台,行政审批事项网上可办率达98%。在自贸试验区试点"一业一证"改革,累计发放综合许可证3200余张,显著降低企业制度性成本。 下一步,河北省将聚焦创新主体培育、科技成果转化、数字经济发展等重点领域,持续完善政策支持体系,推动"双创双服"活动向更深层次发展,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坚实支撑。
2025-08-08
-
石家庄高新区创新动能强劲 税收优惠助力2630家科技企业腾飞
河北省通过税收优惠政策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高新技术企业集群式发展,成为区域招商引资的重要亮点。最新数据显示,石家庄高新区等创新高地涌现大批科技型企业,其中年度新增认定企业数量创历史新高,研发投入与产业升级形成良性循环。 一、政策红利释放创新活力 河北省税务部门通过提高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延长亏损弥补年限等举措,显著降低企业税负。某新材料企业因享受税收减免,将逾700万元资金投入新产品研发,带动营收增长超50%。此类案例在省内科技型企业中已成常态,形成“政策扶持-研发升级-市场扩张”的正向循环。 二、培育体系构建全链条服务 全国首创的高新技术企业云服务平台在河北上线,整合专家智库与在线申报功能,累计服务超5000家企业。科技、财政等多部门联合建立后备培育库,对入库企业实施动态跟踪,提供从资质认定到政策落地的精准辅导。石家庄某生物医药企业通过培育库绿色通道,3个月内完成高企认定全流程。 三、创新主体量质双提升 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总量突破5000户,年度新增认定数量同比增长68%,增速居全国前列。电子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企业占比达76%,研发投入强度连续三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保定某电力设备制造商凭借税收优惠转化的研发资金,成功突破海外技术壁垒。 四、长效机制护航高质量发展 河北省建立“宣传-培育-认定-监测”四位一体工作体系,将税收优惠与产业规划深度绑定。雄安新区等重点区域试点“政策计算器”工具,帮助企业智能匹配适用条款。廊坊某智能装备企业通过平台测算,年度减免税额较预期提升23%,加速了产线智能化改造进程。 当前,河北省高新技术企业正以年均60%以上的增速扩容,税收优惠政策的精准滴灌,不仅激活了市场主体创新潜能,更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注入核心驱动力。
2025-08-08
-
石家庄高新区工业品质量持续提升 招商引资成效助力合格率创新高
近年来,石家庄高新区通过强化质量监管与优化招商引资政策双轮驱动,推动区域工业产品质量稳步提升。2017年省级监督抽查数据显示,该区工业品合格率达95.8%,同比提高0.9个百分点,连续五年保持上升趋势,反映出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成效显著。 一、监督抽查覆盖四大类产品,民生与工业领域双线优化 2017年,省级质检部门对石家庄高新区涉及的93种工业产品展开全面抽查,涵盖日用消费品、工业生产资料、建筑装饰材料及农业生产资料四大类。其中,儿童服装、水泥、防水卷材等民生重点领域合格率均超95%,洁净型煤、农用薄膜等新兴环保产品合格率同比提升3.2个百分点,表明区域绿色制造技术逐步成熟。 二、企业规模与质量表现正相关,小型企业进步显著 抽查结果显示,大型企业产品合格率领先,达98.9%,中型企业为97.4%,小型企业虽基数较低但提升明显,合格率达95.1%,较2016年提高1.3个百分点。这一变化与石家庄高新区针对小微企业推出的技术帮扶政策密切相关,例如通过设立专项质量提升基金,帮助200余家小型企业完成生产线技术改造。 三、五年数据印证质量升级,政策组合拳成效凸显 回溯近五年数据,石家庄高新区工业品合格率从88.6%攀升至95.8%,年均增幅达1.4个百分点。分析认为,该区推行的“标准引领+技术孵化”模式是关键:一方面严格对标国家强制性标准,淘汰落后产能;另一方面联合科研机构建立质量检测共享平台,累计为500余家企业提供技术支持。 四、问题产品聚焦三领域,精准监管成下一阶段重点 在203批次不合格产品中,电线电缆、烟花爆竹及人造板占比超六成,主要问题集中于材料耐候性不达标、工艺参数偏差等。针对此,石家庄高新区已启动专项治理行动,重点抽查高风险品类,并试点“质量追溯码”制度,实现产品全流程可监管。 石家庄高新区通过将质量管控纳入招商引资评价体系,吸引了一批高技术制造业项目落地。未来,该区计划进一步扩大监督抽查覆盖面,推动质量建设与产业招商深度融合,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2025-08-08
-
石家庄高新区领跑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速 高端装备制造贡献超四成
今年以来,河北省通过强化招商引资和产业链协同创新,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呈现加速回升态势。1至4月,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658.5亿元,同比增长8.9%,增速较一季度提升2.3个百分点,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持续扩大。 一、产业结构呈现"五升两降"格局 在七大重点领域中,高端技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三大支柱产业合计占比达74.9%,其中高端技术装备制造领域增加值突破300亿元,以10.6%的增速拉动整体增长3.8个百分点。新能源领域保持稳定增长,生物医药产业在创新药物研发推动下实现6.8%的增幅。受国际市场波动影响,航空航天和环保产业同比分别下降18.2%和5.7%,但环比降幅已较年初收窄。 二、细分行业显现爆发式增长 统计显示,95个细分行业增速超过去年同期水平,其中广播电视设备制造、医疗诊断设备制造等新兴领域呈现倍数增长。在石家庄高新区,某智能医疗设备生产基地通过技术改造实现产能翻番,其远程监护系统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提升至35%。保定新能源产业园的储能电池项目投产,带动上下游12家配套企业集聚发展。 三、区域创新载体发挥集聚效应 河北省重点建设的15个省级以上高新区贡献了全省63%的高新技术产业增量。廊坊经开区通过引进第三代半导体项目,推动电子信息产业增长9.2%;唐山曹妃甸区的新材料产业集群形成规模效应,8.2%的增速中有5个百分点来自产业链协同创新。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生物医药产业园新建的3个创新药物中试平台,直接带动相关投资增长40%。 四、创新投入强度持续加大 前4月全省规上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4.7%,高于营业收入增速6.2个百分点。在衡水高新区,企业建设的7个省级重点实验室新增发明专利授权量同比提升28%。承德高新区实施的"专利导航"工程推动新材料领域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33%。 当前河北省正实施高新技术企业梯度培育计划,重点支持200家领军企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从投资结构看,高新技术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占比同比提高2.1个百分点,其中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增长19.4%,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后劲。
2025-08-08
有想补充的信息?点我投稿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